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艺陇原  >  文艺评论

“国学之树”释国学

 2020/04/09/ 15:13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孙珺

“国学之树”释国学

  孙珺

  这些年,国学很热。动辄有人谈“国学”,但究竟什么是“国学”呢?面对着庞大而又纷杂的传统文化,虽然曾有人提出过“国学”的概念,却没有整体系统地梳理国学的范围。

  清华大学许文胜教授潜心研究中国文化33年,推出《国学之树》一书,以现代流行的树状图,对国学进行形象的整理,为国学爱好者们答疑解惑。

  “国学”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许文胜认为,国学这个词作为中国文化的最顶层设计展现出来,是在1905年,由学者邓实提出来的。其意义虽然在不断变化,却始终无法清楚确定国学的范围。到了现代,尤其是接触了西方的学术体系思想后,对于国学有必要重新梳理,进行界定。

  许文胜提出,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定义国学,审视国学,提出普遍的鉴别标准:国学是基于中国文化的,对人们的思维产生影响的系统学术理论。比如古典小说不是国学,虽然小说对人的思维有启发,但它对思维的影响不系统,只能泛称中国文化。国学必须是对人思维有影响的、自成体系的一套理论。凡是不成体系的理论,都不能称为国学,只能泛称为中国文化。

  《国学之树》这棵“国学树”的主干有三个,这三个主干就是儒、道、释,三者相融共生,构成了国学的主流哲学思想,先秦诸子百家成了“国学树”的枝干。而“国学树”最显眼的就是顶端茂密的花叶——中国传统艺术琴、棋、书、画,它们之间循序渐进的联系,渗透了中国传统的思维逻辑和学习进程。

  对一棵大树而言,根系健硕才能把营养输送到大树的各个部分,这树汁正是中华民族的汉字,没有汉字作为承载文明的形式,后人将无法看到古人的辉煌文明和灿烂文化。

  许文胜对汉字的研究别出心裁。在书中很多关键节点以拆分讲解汉字的构成作为辅助,增加读者对于枯燥理论的兴趣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文化。在书中也有很多处对于《说文解字》的现代解释,让现代人能够快速理解其含义。

  比如“大”字。拆开是一和人,所以大是人和一合体了。《说文解字》中第一个字便是一,解释:“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用白话讲就是大道站在一的这个立足点上,创造万事万物。所以,人只有站在“一”的原点与位置才能看见万物本来的面目以及全体的关系图谱。因此“大人”的含义也就是能站在一的原点上看待万物并与万物合体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洞悉万事万物的秘密与运作规律,才具备超级智慧。此时,如果中止便只是解字,在书中则根据文字的脉络继续延伸至“王”字。

  在古代,人们把这样有超级智慧的人,叫王。《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王:“三画连其中为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能参通之者王也。”用白话说就是能连通天地人本来面目的人就是王。所谓“王天下”就是以这样的智慧格局引领并治理天下苍生。如此,由单个字到两个字,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念理论,这样循序渐进地讲透,将读者带入到国学之树的理论体系中。

  (《国学之树》,许文胜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