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艺陇原  >  文艺博览

薯都大地书香飘——农家书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安定篇

 2020/09/21/ 10:5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记者 何香利

薯都大地书香飘

——农家书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安定篇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通过农家书屋这一农村文化主阵地,深入挖掘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地方文化产品,涵养心田、教化人心,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农家书屋,村民生活的“充电宝”

  宽敞明亮的书屋、整齐划一的书架,三两人围坐在一起,饶有兴致地翻阅着。9月16日下午,“书香扶志·阅读扶智”——农家书屋助力脱贫攻坚采访团走进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康庄花苑社区异地扶贫搬迁点,被眼前这一幕吸引。

  “我喜欢看健康饮食、儿童教育方面的读物,现在都提倡科学育儿,我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落后。”搬迁到康庄花苑的刘巧玲告诉记者。

  来这里借书、看书不仅是村民们,也是学生、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学生张贺闻在家准备招考工作,他每天都来农家书屋阅览室的电脑上查阅备考资料。“学校里有图书馆,回到家又有农家书屋,对助考有很大帮助。”张贺闻说。

  “这个农家书屋是2019年建成的,平日里,镇上会联合一些站点,邀请专家来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农技培训等线下活动,把更多的搬迁群众吸引到农家书屋来,同时把更多的阅读资源推送到群众手中去,让阅读带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康庄花苑农家书屋管理员李金娟一边整理图书一边说。

  农家书屋,村民创业致富的“孵化器”

  “心中有货,种粮不慌。农闲的时候,我总要抽出时间在这里转转,挑几本马铃薯种植的书籍看看。有了书屋就是好,让咱老百姓种地没烦恼!”正在书屋阅览图书的50岁村民王英说。

  王英是安定区冯家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易地搬迁到康庄花苑社区。自从搬到康庄花苑社区,总能在农家书屋看到他阅读图书的身影。

  王英说,闲暇时候,他就来书屋看些关于种植的书。以前种植马铃薯都是靠经验,现在看了书后,学到了关于育苗、防病害、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发展种植,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农家书屋带来的好处。

  “农家书屋真好!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学到种植、养殖知识,还能找到致富的门路。今年我种的大棚蔬菜,相比往年产量翻一倍呢!”在庄康家园的农家书屋内,村民刘巧玲一边翻阅着资料,一边高兴地说。

  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孵化器”。“农家书屋”不仅起到了引导群众更新生活观念、改变生产方式、拔除贫困群众思想“穷根”等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通过学习,村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

  农家书屋,村民移风易俗的“减压器”

  “农家书屋”在为农民提供科技知识的同时,也改变着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乡风文明。

  “在定西市28个两百人以上的易地搬迁点中,康庄花苑社区率先建成农家书屋,藏书达6100余册、22种类别,村民不出村就可以阅读到教育、科技、致富、种养殖等各类图书。”康庄花苑农家书屋管理员吴凤告诉记者。

  “书香”是体现一个地方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符号。农家书屋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今年54岁的张林担任康庄花苑社区6幢楼楼管。他说没有搬迁过来的时候,原来村子的村民中婆媳闹矛盾、子女不赡养老人、吵架的事情比较多。这里有农家书屋,大家被这种读书文明氛围所感染,抛弃了往日的陋习,带来了乡风文明的转变。

  “可不是,以前,闲了,村民们总爱聚在一起打打牌。现在,不少村民一有空就到书屋读书看报,打牌聊天的人渐渐少了,村里的风气比以前好多了。”提起“农家书屋”,康庄花苑搬迁点立档建卡贫困户张林赞不绝口。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