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艺陇原  >  文艺评论

新中国林业的恢宏史诗

 2022/06/15/ 10:1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石铭政

  在一幅水墨青山的画卷中,电视剧《青山不墨》拉开了序幕。这是一部拍摄自东北的年代大剧、经典之作。引人入胜的故事演绎,淳厚质朴的艺术魅力,催人奋进。

  真实还原历史——一部波澜壮阔的纪实片

  《青山不墨》以黑龙江伊春地区林业的发展历史和英模人物为原型,几乎是用穿越时空般的复制、粘贴略加润色、艺术加工,讲述了林业战线英雄模范和干部职工坚守初心、甘于奉献的奋斗故事,谱写了一曲新中国林业生产建设、改革开放、绿色转型的史诗。

  冰天雪地里,眼皮结霜的林业工人,不惧缺少粮食、设施简陋、环境艰苦等困难,以崇高的觉悟和境界,用青春、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演绎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真谛。以马永祥、郑毅、华青、魏建中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不怕牺牲、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的好作风、好传统令人感动;以马保峰为代表的新一代林业工人,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勇气令人钦佩;而马保峰们的儿女的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思维令人看到了未来。

  作品以宏大主题叙事、主旋律的基调色彩、三代林业人的奋斗历程,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信念、前所未有的澎湃热情和百折不挠改革创新发展的英雄气魄,歌颂了林业人的创业奉献精神和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展现了气势磅礴的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为观众奉献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播撒绿色种子——一部生态文明的宣传片

  《青山不墨》亮点纷呈,宣扬生态文明理念是贯穿始终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

  “如何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胸前(伐木)的大红花如何变成森林的绿叶?”“给后人一个怎样的兴安岭?”这一遍遍的灵魂拷问,从拒绝以木养路、以木养人到限量采伐、禁止超采、全面禁伐到绿色转型、退耕还林,一步步成为大青山人的实际行动。放下大锯、拿起锹镐,从砍树到种树,开启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新征程。

  这一切来之不易,郑毅、华青、马永祥等先行者,带领群众与毁林、毁苗、盗伐、超采等违法犯罪行为斗智斗勇,筑起了生态文明屏障。他们不惜牺牲职位、名誉乃至鲜血、生命,捍卫大青山红松林和“祖母绿”的故事令人震撼、敬佩。

  书写人民史诗——一部英模人物的传记片

  《青山不墨》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抒发人民情怀,为无私奉献的林业工人树碑,为英雄模范人物立传,引导人们回望历史,敬仰英雄。实力派演员王洛勇、颜丹晨等全身心地投入,剧中人物犹如铮铮硬骨的铜雕群像,一个个性格鲜明、晶晶闪亮。

  主角马永祥——一个丰碑式的共产党员典型代表。执拗坚定、朴实忠诚、勤劳肯干、艰苦奋斗是他的本色;巧用智慧不停地摸索创新,是他的过人之处;不伸手是他正直无私的秉性;极强的忧患意识,善于向前看,是他奋进前行的秘诀;对森林的爱可谓刻骨铭心。有担当、有胸怀、有大爱,“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样的劳模让观众心服口服。

  郑毅——一个动不动就下林场、到一线的林业局局长,体恤基层和工人的苦楚,仗义执言为他们排忧解难。转变思维,采取“边采边造”等办法保护森林,为了绿水青山鞠躬尽瘁。

  女主角华青——林区的第一位大学生,专业知识和长远眼光为林区注入了清新的活力,以刚直不阿的性格,与各种陈旧观念和错误行为抗争,为建设保护苗圃和森林不懈努力,甚至不惜舍弃爱情,最终牺牲在保护原始红松林的现场,用生命践行了“我要把绿色的种子种在每个人心里”的誓言。

  马保峰——一个年轻的领导干部,面对林业局及林场出现的毁林开荒、流转苗圃等错误做法和违法行为,敢于亮剑,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全面禁伐、封山育林,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胆识和魄力。

  还有倾注满腔建设热情的魏建中,粗犷豪放的王福民,马永祥妻子徐丽萍……作品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掘人物丰富且复杂的性格,使包括反面人物在内的各类人物,个个活灵活现。

  讲好中国故事——一部精彩纷呈的故事片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讲好故事,是《青山不墨》成功的硬核。编创者立柱搭梁,线条纷繁而条理清晰。思想性、真实性、合理性巧妙地融入精彩的戏剧性表达中,内在的引力和外在的张力并举,内容丰满、大气、硬朗。故事正推与回转、插叙、闪回等影视表现手段运用得当,叙事逻辑流畅,情节紧凑,转场转折干净利落。于正平把揣了几十年的老怀表赠给了马永祥;徐丽萍担心招祸藏起了提案袋,马永祥却若无其事地去开会了,她急忙回家查看,袋子空空,中了空城计……一个又一个细致入微的细节,尤其是剧中人物一些小动作、小情绪恰到好处地展示,使剧情更加生动活泼。

  最吸引观众或者说契合观众心理期待的,是高水平的悬念、包袱和矛盾冲突的设计。不断加码的采伐任务与工具落后、饥肠辘辘,限伐与超采,禁伐与收入,保护与毁林盗伐,正义与邪恶等之间的强烈对比和尖锐较量;爱情、亲情、友情等爱恨情仇的激烈对撞,波澜起伏,层层递进,高潮迭起。荡气回肠的故事牢牢牵动着观众,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同悲欢、休戚与共。

  科学严谨细致——一部高水平的科普片

  作品用影视作品特有的叙事手法、表现艺术和现代摄影技巧,展现了伐木、运木、漂木等情节。从简陋小院、工地窝棚、雪洞到冰河、原始森林,大量的实景拍摄,展现了千里冰封的自然环境里林业工人艰苦的作业和生活条件,也让人们饱览了东北林海雪原的原始风光和壮美景色。

  蒸汽机车、马套子、大板斧、弯把锯、狗皮帽子、烟锅袋、大棉袄、大秧歌、红灯笼、如山的大木头堆、老茧油腻的双手、长期伐木练就的顺风耳,都冒着热腾腾的东北地气,勾起回忆,让人们领略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和林区的过往。

  “顺—山—倒——”这林区独有的高而悠长的喊山声响彻始终。豪迈的劳动号子,动听的歌谣,时而浑厚高亢、时而温暖舒缓的重低音加低声哼唱的背景音乐,还原着茫茫林海雪原特有的悠扬、广阔和沧桑的韵味。

  无论是采伐生产流程、育苗育林技术、生态修复,还是林业发展沿革、改革进程、营林管理,讲述得科学、专业、严谨、透彻,知识丰富,像欣赏科普片一样让观众受益匪浅,可见编导之前的功课做得有多足。

  一部剧,横穿70年浩瀚时空,承载了如此丰富精彩的内容,如此耐嚼耐品耐回味,实在难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