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艺陇原  >  文艺评论

【影视看台】传承地理文化 纵览山河之情

 2022/11/30/ 11:13 来源:甘肃日报

  焦 奕

  在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获得“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这也是继摘下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第58届“亚广联奖”电视类娱乐节目奖、“2021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并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后,《典籍里的中国》再传捷报。

  《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中,导演用96分钟的篇幅为我们呈现了徐霞客的一生:他以江山为父,山河为母,靠双足走遍千山万水,为地理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节目用起伏音画阐述人物百态一生,链接古今纵览山河之情,以小见大传承地理文化。

  节目开场,徐霞客登上了山峰,他的脚已带伤。“再进一步,再向前一步!”他每一步都走得艰辛。然而,当镜头定格在他的笑容与坚定的眼神时,他笑着说:“这腿好像不疼了。”坚韧且乐观的内心,让人不禁泪目。

  1641年,是徐霞客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双足俱废,游记尚未整理成书。在得知自己无法走路时,影片通过变焦镜头以及演员难以置信的表情,给予了观众同徐霞客本人同样的冲击感:恍惚与难以承受。演员通过逼真的表演真实再现了徐霞客当时的感觉——那曾经踏过无数山水的双足,现在连支撑他起身拿到手稿都做不到,他无能为力却又不甘如此,直到季梦良的一句:“我帮你。”这份承诺,使徐霞客眼中有了光芒。

  在徐霞客一行人寻找到长江正源时,他虽然双脚疼痛难忍,却意气风发,仍然站了起来,并说道:“我能走!”导演在这时通过仰视镜头来彰显出他的珍贵品质,这种品质值得景仰。影片中最吸引人的一处细节:徐霞客、季梦良与撒贝宁共饮长江之水时,他们先观察了撒贝宁打开瓶子的方法,再去模仿,这一点睛之笔立刻让人物形象活了起来。灵动的画面与演员精湛的演技为观众展现了徐霞客作为普通人的一生坎坷。

  导演运用插叙的手法,带我们回到了徐霞客的过去:父爱如山,教他朝碧海而暮苍梧;母爱如河,让他行万里路而心中有根。用一句古语来讲述徐霞客的母亲,便是“霞客之奇,儒人成之。”王儒人便是徐霞客的母亲。徐霞客为母亲守孝三年后开始了此生最漫长的旅途,众人皆以年迈为由劝说51岁的他好生休养,他回答说:“何处不可埋吾骨耶?”他曾在途中遭遇飞来横祸,在山中被强盗抢劫。虽然他与随从徐安两人活了下来,但珍贵的游记与书籍却都被损毁一空,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停下脚步。最终,两年时间的日夜兼程,他登上了儿时对母亲许下的苍梧,也是“朝碧海而暮苍梧”的“苍梧”。这是一种纵横于天地之间,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理想与豪迈。

  不承想,云南却成了他的最后一站:徐霞客眼疾发作,徐安也因惦念家中父母老迈而偷偷逃走,徐安的离开给了徐霞客沉重一击,他在痛哭中沉沉睡去。在梦中,他的父母说:“你做到了,我们以你为傲,走不到,就回家。”这份父母对孩子真挚的爱令人泪湿衣襟。

  节目影像中,还有无数因徐霞客的书而受益的后辈出现,他们真诚地向徐霞客道谢。镜头一转,时空交融,主持人撒贝宁请徐、季到后世来一览《徐霞客游记》的流传与地理学的跨越式发展。

  时空交叠,年轻的地理学者们带来了长江之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徐霞客饮下一口长江水,说出一句:“甜!”水一定是甜的,甜的却不止是水。

  《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卓越的地理学家的一生,还有他的求实探索精神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本文配图为《典籍里的中国》剧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