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艺陇原  >  文艺博览

诗人还乡图

 2022/12/06/ 11:25 来源:兰州日报

唐“天下第一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凉州

  说起自画像,总觉得这事儿多少有点自恋。如爬在水边顾影自怜的纳喀索斯一样。下边的这首《边思》即是: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这哪里是担心别人笑话,明明就是风流自赏嘛。照理说,将门虎子能在赴任路上横槊赋诗,会平添一股子英气。然而,这位哥们的穿戴却让我们闻到了腻歪的脂粉气。你瞧,人家腰带上垂挂香囊荷包之类华美的饰物,佩戴的也不是龙泉宝剑、不是青龙偃月刀,甚至不是梁山好汉通常拿的朴刀,而是有点奇葩的“吴钩”。——说到这儿,肯定有人反驳了,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准定是李贺的诗:男儿何不带吴钩,直取关山四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诺个书生万户候!没错,可是人家李贺笔下的男儿衣锦穿绸了吗?人家整个一个赤条条无牵挂的汉子,这样的人到了战场肯定就是一个“拼命三郎”,绝对一马当先、勇冠三军。问题出在哪儿了?原来坏就坏在那个“锦”字了,它让我们觉得“吴钩”这种玩艺儿也像华丽的绸缎,其装饰性远大于实用。还有后面那个“玉”字,更加重了这位将门之子的“娘娘味”,你敢指望一个锦衣玉食、舞文弄墨的公子哥们保家卫国吗?——又有人提反对意见了:“这个玉,指的玉门关的玉,不是玉器。”我说的是诗,是文字本身的事,如果假若将这个“玉塞”换成“阳关” ,或者仅仅将“玉”换成“铁”“雄”,相信这位将门之子的阳刚气自然会噌噌上涨了。

  不过话说回来,——假如不是“锦”“玉”这些香艳之词的装点,我们又凭啥相信这位将门之子真有点闲情逸致,而且是带着“诗思”而不是建功立业的野心或旁的什么鬼心思进入凉州的呢?!

  也许有人已想起来了: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李益!他是另一位诗人李贺的宗亲。只要读过唐诗三十首的人都会对他有点印象。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他写的最好的五绝闺情诗。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写的好吧?宛如天籁之音。还有呢!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即使与“诗家夫子”王昌龄写的边塞诗相比,也毫不逊色。

  至于李益在这首诗中以“将家子”自许,倒也并非毫无依据的信口开合。唐时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关”指的是崤山的函谷关,也就是堵住骑着青牛准备归隐的老子的尹喜把持的隘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六国联军攻打强秦却踟蹰不敢前行的地方。函谷关以西,文化本来落后,加上秦国商鞅抑文扬武的愚民政策的深远影响,故而民风剽悍。而函谷以东,文风昌盛,担任朝廷文官的多出于此。李益祖籍姑藏,自然属于“关西人”。姑臧地属凉州,胡汉杂居,当地人娴于骑射,所向无敌,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由此看来,“马踏飞燕”能在武威雷台出土,并不是偶然。据说李益又是飞将军李广的后裔,所以称为“关西将家子”也并不为过。这位诗人年青时因仕途失意而投笔从戎,曾任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僚,确实是有过从军经历的。即使如此,此诗中的这位“将家子”在读者心目中并非文武双全的儒将,而是位穿着军装的诗人。

  “只将诗思入凉州”还有另一种解释,说这里的“凉州”不是指地名,而是指的曲名,即我们熟知的《凉州曲》,也就是王之焕、王翰的名作所填写的那支曲子。这样说自然没错,但是忽略了诗“化虚为实”的特点,举身边的例子来说“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就是“化虚为实”或者说“以假当真”;说白了,读者只有将“凉州”作地名理解,才有情趣,才有诗味:正是因为凉州作为《凉州曲》的象征和代表,所以“将家子”来到这里才会生发“诗思”。否则,诗的前两句“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的描写和叙述全都落空了,所有的读者都会有被闪腰的感觉:一个只是填词来的将家子,实在没有必要特意换上一身戎装!

  概而言之,这首诗真正的艺术价值就在于赞美了凉州。这是一座音乐之城,诗歌之城,只要走进这里即使是纠纠武夫,也会生发诗兴的。

  李益祖籍姑臧,其故址在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这座城是前174年 (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匈奴休屠王在击败月氏、占领河西后修筑的。姑臧此前又被称为休屠,也称屠各、休屠各、休著各、酋涂。虽然称谓不尽相同,但无论在字形还是在字音上都与休屠王的名字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姑臧应当是在休屠王旧王城的基础上扩建的。

  姑臧还有一个别称“盖臧”。“盖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隐藏、储藏,如《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玄冥陵阴,蛰虫盖臧,草木零落,抵冬降霜。”《汉书·食货志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有学者认为“姑臧”二字来源于姑臧山的“姑臧”,“姑臧” 其名又来自匈奴语,其义已无可考;而“盖臧”则是“姑臧”的讹传。此可聊备一说。但是,从游牧民族首领的心理需求上讲,“盖臧”这一词语倒是很适合城池命名的,假如“盖臧”是“姑臧”的旧称的话,那么“姑臧”则可能反而是“盖臧”的讹传了。

  李益的先祖为逃避战乱,从姑臧迁往狄道,也就是现在的临洮县。李益的幼年可能就是在狄道度过的,后来才随父亲迁入郑州。从这个意义上讲,凉州是他的故乡,而这首诗则无意中成为形神毕肖的返乡图,他不仅无意中赞美了自己的祖居之地,在塑造文学形象时,竟然也准确地勾勒出了自己的特征。妙哉!

  郑观竹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