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艺陇原  >  文艺快讯

吴辰旭:张瑞民书艺及其它刍议

 2024/12/17/ 22:49 来源:新陇原

张瑞民书艺及其它刍议

作者:吴辰旭

  官员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主轴甚或全部。这是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很大不同。诗,还有民歌;戏剧,还有曲艺;小说,还有民间故事;绘画,还有剪纸等,只有书法,仅归庙堂,很少有草根。因为它的前提,是要能识字断文,这在过去文盲国度里有其必然性。

  汉唐以降,特别是科考取士以来,书法是硬条件,这更加強化了书法的极端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当官者大都有一筆好字,但未必人人都是书法家,书艺出众者,毕竟凤毛麟角。好看与艺术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我一直在揣摩。

  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附丽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而来的全民书法热,热度持久未减,在求新求变的历史呼声中,又出现了怪诞、粗野、狂妄的丑书,打破了书法的边界,引起民众强烈不满。那么,书法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试着探析张瑞民书法艺术的妙蒂。

  认识瑞民很久了,我知道他自幼酷爱书法,求学和工作期间,一有闲暇即临帖读帖,求知若渴,各种书体、各个书家的法帖都临都读,他是个较真的人,干什么都全身心投入。直至离开工作岗位后,抱病读帖!身体有所恢复后,各种法帖都临,并逐渐向二王一路靠近,较集中地研习二王、王铎、米芾等,并研读了一些书法理论,观千剑而知器,操百琴而晓音,始终坚持以传统为根基,只想在如何融合各家上,同时加进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求有个人一些表达,绞尽脑汁,但往往又不满意,这就是面貌不断变化的根由。这个过程充满迷茫、困惑甚至痛苦。好在他没有误入歧途,走求野求怪的邪路,而是广交朋友,广览碑帖,遍观艺展,苦心揣摩,所以他的书艺进步很快,加入国家书协无疑是对他书艺的认可。

  尤为可贵的是,退休后他更专心致志,一门心思研习书艺,晨昏不废,四季不疲,青毡日月,砚池毅魂,纸上风云,艺术面貌不断更新,这是我跟踪了十好几年,想刻舟求剑写点什么而未能的原因。

  要探究瑞民的书法艺术,先要认识瑞民其人。归纳起来:他真诚、谦恭、低调、睿智,大家公认他有君子之风!

  我很认同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的经典论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俊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他的书艺在温醇与秀颖之间。

  翩翩君子!其书如也。

  书卷气,是人们对瑞民书艺的第一印象。行书或者行草书、榜书,是他得心应手的书体,中锋用筆,一气而下,结体端庄,中轴稳健,笔势开敛有度,墨色枯润相间,空间结构匀净,意趣连绵。

  在求新求变的时代,瑞民自然苦于如何在书卷气中参入金石气,让自己的书艺面貌多一些色彩和骨感。为此他不断研摩古今书风,不断取法他人之长,想冲破拘谨,放开胸臆,很显然,近些年他的书法,变得虬丽,洒脱,劲爽了许多。

  看得出来,瑞民一直处在追求书艺的突破上。这是每一位有使命感的艺术家的宿命。但这谈何容易!性格与理想的冲突,认识与习惯的悖谬,时风与向往的舛错,学识与见地的抵牾,才具与观念的碰撞等等,让每一位艺术家受尽了煎熬。瑞民亦复如此。

  然而,这种煎熬对于有良知的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美的邂逅。在与瑞民的每一次交谈中,我都感受到这种煎熬后他取得一点进步的快慰!

  一次,他看到一位有影响的青年书法家用逆筆结尾时,颇感惊奇,那一筆仿佛让他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字,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这似乎开啓了他对筆法的深度思考!看得出在他近期的书艺中,多了一些衂措和甩筆,尤其关注转折和提按,腕力传导,更显硬度和趣味,线条在运行过程中有意追求对空间的表现力,速度急缓有度,虬媚相间,筆划不再随意,而象心电图,以表达心灵的气象为追求!(上)

  好看是对书法家的初始要求,但字写得好看,与艺术还有不小的距离。

  有些人字写得好看,但象塑料花一样,缺少生气和个人面貌,不耐看。这就是人们诟病館阁体的原因。有些人的字初看并不美,但有灵魂的香味,耐读。艺术家往往从大自然和人类活动中汲取灵感,象锥划沙、屋漏痕、鹅颈、坠石、枯藤、童趣、飞白等等,不一而足,所谓开悟、顿悟,就是从自然与社会活动中捕捉形象用于书法创作的形象思维。

  艺术强调个性、生命体验、精神特质,是"这一个”!

  它拒绝重复和平庸。显然,瑞民书法从线条的质量、留白、空间结构的疏密、奇正等关系的处理上,有了不少突破,不仅好看,而且耐看,有嚼头。

  瑞民和所有书法家一样,在法度与变化之间掂量、琢磨、甚至苦恼。法是必然的,变是必须的,问题是怎么变?凡物都有自己的规定性,即边界,超出边界就不成其物了。

  人们反对丑书,就是反对一些狂人对书法边界的无视,任意妄为!法内无法,意思是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边界!就是书法之谓书法的根本!瑞民对丑书是很反感的,他敬畏传统,崇尚传统,但又寻求创新,变,他用了毕生的精力在求变,但他始终守住了书法的边界。

  那么,书法的边界在哪里呢?

  对此,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呀呀学语的小孩,高兴了拿粉笔在墙上乱划,那不是字:而上幼儿园了,再用粉笔在地上跟着老师写鸡鸭兎狗,尽管歪歪扭扭,但那是对应动物的字,无论谁看了都知道。同理,书法家把字胡乱写成谁也不识它为何物时,那就超出了书法的边界,不是无知,胡闹,就是故弄玄虚,以无聊充创新!

  所以,我认为能否从图象中提取意义,就是书法的边界!有些狂草、大篆、甲骨文大家,其作品一般人认不得,但专家却可以认得,因为在边界之内,能从图形中提取意义。否则,连专家都不可足读的,就超出了书法的边界,就不是书法,而是鬼符!

十一

  借对张瑞民先生书艺的探讨,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感慨,借题发挥,以就教于瑞民和方家。瑞民书法一直求变不辍,这种精神值得称赞,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希望他体势再开扩一些,布局再多些变化,筆性再硬朗一点,提按绞转再有些个性特色,会更好。我相信市侩与小人大约不会成气侯的,因为艺术的神性与他们是格格不入的。而坦荡君子往往可以得缪斯青睐,冲过黑障之后,就会是黎明的霞光满天!

十二

  毋庸讳言,社会上往往把离退休干部的书法称为"老干体”,这多少有点嘲讽。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届书法大家如舒同、启功、刘炳森、沈鹏、張海等等,谁不是从老干体中脱颖而出的?虽然这是一个极其艰难但又伟大的蜕变,瑞民自然也想,但站在书法这个道的起点上,前方雄关漫道,道阻且长,功成名就,站在金字塔尖者能有几人?但奋斗的过程,让人生更充实更有价值,这不是更值得赞美吗!(下)

书家介绍

  张瑞民1957年出生,甘肃正宁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

  曾任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甘肃省记协主席等职,高级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艺术馆总顾问、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艺术总监、甘肃书院艺术顾问、甘肃毛体书法研究会名誉主席、秦之韵书画院名誉院长、甘肃省老年基金会艺术顾问、兰州新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和省上大型展览,在省内外及港澳报刊发表,被多家文化机构收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